在吸收了SS1和SS2型机车成熟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参照了国外的新技术,在SS1型机车改进的基础上株机厂和株洲所在1977年12月开始了SS3型电力机车的设计,1978年2月完成技术设计,1978年9月完成施工设计。1978年12月30日制成0001号机车。
1979年初,SS3-0001号机车经过试验和少量的改进,同年3月发往北京铁科院环行试验线试验,经过试验发现了一些问题,铁科院提出了改进建议,并返厂改造。1980年改造完成后又发往铁科院环行试验线再次进行试验。环行试验结果表明机车性能基本符合性能质量要求,同年至1982年11月在成都铁路局马角坝电力机务段正式进行牵引试运用。在宝成铁路投入运行考核,经过超过21万公里的运行考核,经返厂解体检查,情况基本良好。1982年12月29日,铁道部在株洲厂召开技术鉴定会,韶山3型电力机车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完成技术鉴定后,株洲电力机车厂开始小批量生产韶山3型机车,并于1986年底开始大批量生产以取代韶山1型,到1993年共生产677台(0001~0677)。1990年起,大同厂按照株洲厂的图纸试制的第一台韶山3型电力机车于1990年9月15日竣工,到1993年共生产了95台(6001~6095)。
此外,韶山3型电力机车也曾经先后三次参与中国铁路的两次重载试验。1983年11月25日,为配合大秦铁路的建设,北京环形铁道进行了中国铁路首次万吨重载试验,韶山1型、韶山3型电力机车双机牵引重载货物列车,总重10 081吨,列车全长1 748米,编组共102节。1990年6月10日在大秦线上进行了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双机重联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牵引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获得成功,列车全长1.7公里,牵引总重为10 698 吨,在紧急制动的试验中,制动距离不到800 米。
韶山3型电力机车是在1970年代末设计定型的产品,经过长时间的试验、生产和运用,其固有缺点开始凸显出来,1991年,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都铁路局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联合按照“标准化”、“系列化”要求对SS3型电力机车进行技术改造。经过改进后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称为韶山3型4000系(注意,这里的4000系并非仅代表4XXX的车号,而是一个改进后的车型执行标准),为客货两用型机车,于1992年开始批量生产。
株洲电力机车厂累计生产251台(4001~4008,4085~4104,5029~5251)。4000系的SS3机车也由铁道部安排给其他机车制造厂共同生产。自1993年至2006年,大同机车厂生产了525台(4009~4084;4108~4556);自2000年至2002年,资阳机车厂生产了57台(8001~8057);1994年太原机车车辆厂试制了3台(4105~4107),这也是该厂生产的第一种电力机车。到2006年,韶山3型4000系列合计产量达到836台。而1993年之前生产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其中大部分在后来大修时均按照4000系改进型的标准进行了技术改造,累计产量超过了1500台。成为韶山型机车家族中的经典车型之一。
韶山3型4000系机车早期曾被称为“韶山3B型”,但未获铁道部批准采用新型号,官方规范的命名仍沿用韶山3型,而正式的韶山3B型是由2002年开始生产的韶山3B型双机重联电力机车。中国的铁路爱好者对前者用“小3B”,后者用“大3B”的称呼以示区别。
SS3-0001号车,已经被北京铁道博物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