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1型 (SS1)
韶山—SS,代号为“韶山”二字的拼音声母缩写
韶山1型电力机车(SS1),是中国铁路的第一代(有级调压、交—直流电传动)国产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韶山1型电力机车原称6Y1型,原型车为苏联的N6O型电力机车,首台机车于1958年试制成功,但因质量不过关未能批量生产,此后20多年间经历了三次重大技术改进,跳出了仿制的框框,于1968年更名为“韶山1型”,1980年基本定型并投入大批量生产。1958年至1988年间,株洲电力机车厂累计生产了826台韶山1型机车。
韶山1型机车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一度成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干线的主型电力机车,并开创了中国铁路以“韶山”命名的干线电力机车家族的生产历史,其研制经验为以后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在湘潭电机厂出厂,定型为6Y1型,编号001,命名为韶山号。“6Y1”型号中的“6”代表机车有六根车轴,“Y”代表采用引燃管(ignitron)整流,“1”代表第一种型号。6Y1型机车设计为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采用低压侧调压开关调压,功率为3900千瓦,最大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机车出厂后随即赴北京,在新建的环形铁道试验基地进行试验,但引燃管整流器不能正常工作返厂整修。
研制电力机车的首要条件是决定供电制式,在当时相当先进的电压25千伏、频率50赫兹的交流供电制式仅在法国和苏联国内少数铁路试用,中国曾经考虑采用当时最普及3000伏直流供电,但经过详细论证,最终决定采用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在苏联工程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中国决定以苏联当时最新型、刚投入批量生产的H60型电力机车为原型,结合中国铁路的技术规范进行仿制。考察团在完成电力机车技术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预定任务之后,于1958年6月全部回国,组成了电力机车设计处,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展开了电力机车的研制。
1968年4月27日,前铁道部批准自008号机车开始,6Y1型电力机车正式定名为韶山1型,并于196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在1975月7月1日,参与宝成铁路全线电气化通车典礼的机车就是008号机车。在生产过程中,田心机厂、株机所又根据机务段的实际运用经验,对韶山1型机车进行了许多改进。1971年,从韶山1型061号机车开始进行第二次重大技术改进,1976年,从韶山1型131号机车开始进行第三次重大技术改进。
经过了三次重大技术改进,韶山1型电力机车趋于成熟、稳定。1980年,经铁道部审定,从韶山1型221号车起基本定型并开始大批量生产,至此,已经距首台6Y1型机车出厂超过20年的时间。截至1982年底,株洲电力机车厂已经生产了299台韶山1型电力机车。
韶山1型电力机车于1988年停产,共制造826台(包括7台6Y1型)。至2000年代,早期生产的韶山1型机车的使用寿命已经接近或超过30年,开始进入报废阶段,许多机车已经相继被封存或按废铁出售拆解。截至目前,仍然使用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铁路局只有太原铁路局,另外在广州机务段韶关运用车间(前称韶关机务段)也封存了不少韶山1型电力机车。
2014年,SS1型机车被大量拆解报废。
图片作者:
(图1&3)Akira ZHONG
(图2&5)闫安
(其它)成成
编写、整理及英文版翻译:Akira ZHONG
|
图1:SS1型电力机车

图2:早期的SS1型机车,车号牌上用“韶山”字样。车迷们成其为“大韶山”

图3:SS1型机车正面

图4:SS1型机车顶部概况

图5:SS1型机车在执行快速货运任务。注意,这款机车侧墙还是使用
百叶窗式的散热通风口的设计。这款SS1型机车被车迷们尊称为“老芍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