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星
DJJ2“中华之星”高速电力动车组,是DJJ1型“蓝箭”的后继产品
“中华之星”和上一代的DJJ1(蓝箭)电力动车组一样,均属于动力集中式设计(有别于目前运营中的“和谐号”动车组所采用的动力分散式设计),包括2节动力车及9节无动力拖车组成,并由头尾两辆电力机车(动力车)作推拉式牵引。“中华之星”项目集中了我国国内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和研发的核心力量联合进行。两台设计相同机车分别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及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编号分别为0001A及0001B,使用JD128型交流牵引电动机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的TEP28WG01型GTO牵引逆变器,可关断晶闸管(GTO)采用水冷式及风冷辅助冷却装置。而车体采用耐候钢和铝合金制造,车头使用经中南大学高速列车研究中心风洞测试的鸭嘴兽式双拱流线型设计,根据空气动力原理设计以减少空气阻力。
而9节无动力的客车则由长春轨道客车及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包括2节一等座车,6节二等座车,1节酒吧车,编号110977至110985。其中4节由长春客车厂负责研制,装用CW-300型高速转向架;另外5节由中车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负责,装用SW-300型转向架。
2002年9月,“中华之星”动车组各节动力车及拖车于中国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北京环行铁道进行最后组合,并开始编组调试。
2002年11月27日,以两辆机车及三辆客车的短编组“中华之星”在新建的秦沈客运专线进行高速试验,其最高速度创造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km/h,成为轰动一时的时事;“中国铁路第一速”的记录直到CRH2C型动车组在2008年4月24日于京津城际铁路上进行高速测试才被打破。
冲刺321.5公里时速后的第二天,即2002年11月28日,时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视察并计划试乘“中华之星”,列车空车试载,驶回基地前出现A级重大故障:因一根有问题的法国进口部件(车辆轴承)温度高达109摄氏度触动了车载轴温报警系统。于是原铁道部领导决定停止试验。
“中华之星”在试验中也曾多次出现重大安全故障,但国内自主研发的“中华之星”高速轮轨计划虽已取得重大成果,但不幸成为辉煌刹那的“流星”。
中华之星”于2006年8月2日停运,2013年2月27日被前铁道部要求安排将部分车体收藏展示于北京的中国铁道博物馆。
中原之星电力动车组的基本数据:
列车编组:2M9T
营运最高速度:160 km/h
设计最高速度:270 km/h
试验最高速度:321.5 km/h
编组定员:673 人
编组长度:280 m
车辆长度:
(先头车)21 700mm;
(中间车)25 000 mm
车辆宽度:3 300 mm
车辆高度:3 840 mm
车辆重量:
(动力车)78 t,(拖车)46.3 t/48.2 t
编组总重量:678 t
转向架:(动车)SW-300,(拖车)CW-300,
供电制式:交流 25 kV,50 Hz
电动机功率:1 225 kW
牵引功率:9 600 kW
制动方式:直通式电空制动、自动空气制动
安全防护系统:TVM 430
图片作者:孙志翔
编写、整理及英文版翻译:Akira Z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