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2C
CRH2C是CRH2的升级车型。外观上,CRH2C车头多加了一对头灯,蓝色饰带也略有不同。CRH2C先后分为了两阶段。第一阶段共有30列,编号CRH2-061C~CRH2-090C,是在CRH2A的200 km/h平台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把动车数量增至6节(6M2T),牵引功率为7200千瓦,采用大型中空薄壁铝合金焊接结构,使用DSA350型高速受电弓,以及在受电弓两旁加装挡板等。根据合同要求,CRH2C(第一阶段)的设计指标为:持续运营时速为275 km/h,最高营运时速为300公里(实际最高营运速度为350公里),最高实验时速350公里,标称时速300公里,列车装有两副受电弓。运用于新建的高速城际铁路及客运专线(例如:武广客运专线)。CRH2C可两组重联运行。
首列CRH2C动车组(CRH2-061C)于2007年12月22日出厂,随后南车四方股份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对动车组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试验测试和试运营考验,由2008年初到同年6月底,相继完成了环行线、秦沈线及京津城际线的各项性能试验、型式试验、线路试验,试验期间共进行了涵盖牵引性能、动力学性能、弓网受流、空气动力学等17大项近200余个试验项目。2008年1月,CRH2-061C及062C由四方厂开往北京环铁进行运行测试。2008年4月24日,CRH2-061C在京津城际铁路上进行高速测试,其最高时速达到近370km/h,打破了“中华之星”创造的321.5公里时速纪录。及至同年6月底,该纪录为德国制CRH3型的时速394.3 km/h所打破。此后,该车于2010年1月,在郑西高铁又创造了393 km/h。
从2008年7月1日起,首批6列CRH2C型动车组模拟正常运营状态在京津城际铁路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营。2008年8月1日起,CRH2C型动车组正式投入京津城际铁路运营。直至2009年2月,10列CRH2C(第一阶段)列车全数交付使用。2009年4月,京津城际铁路改用CRH3电动车组运营,CRH2C不再负责日常营运,仅作为热备列车及线路检查车。
根据2005年签订的合同,CRH2C第二阶段计划共生产30列,编号CRH2-091C至CRH2-110C、CRH2-141C至CRH2-150C,均为8节编组。CRH2C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研制,对多方面改善了设计。改用了加大功率的YQ-365型交流牵引电动机(365 kW),8节短编组列车总功率提升至8 760
kW,传动比也作出相应修改,列车持续运营时速提高至350km/h,最高运营时速为380km/h。车体铝合金结构和隔音减震降噪技术借鉴了CRH3的设计,改善车体在高速运行时的共振和气动变形问题。另外列车也加强了减低阻力的设计,例如受电弓的两侧挡板改为立体围护整流罩(093C之后的车型又改回两侧挡板),以及减少头车车顶的信号天线等。在车厢内部设计方面,内饰面料也部分模仿了CRH3型的木质暖色调,并大量使用LED光源。首列CRH2C第二阶段动车组(CRH2-091C)在2010年1月完成,于2010年2月起在郑西客运专线投入运营。
在30列CRH2C第二阶段动车组之中,最后一列(CRH2-150C)的性质较特殊。由于四方机车车辆也承担了新一代时速380公里级别高速动车组(CRH380A)的研发任务,为了预先获得CRH380A型动车组新头型的空气动力效能和实车试验数据,铁道部于2009年决定将CRH2-150C作为CRH380A的试验实体样车,改为使用下一代的新头型。
CRH2C电力动车组基本数据
列车编组:6M2T
营运最高速度: 350 km/h
设计最高速度:370 km/h
编组定员:630
编组长度:401.4 m
车辆长度:
(先头车)25 700 mm;
(中间车)25 000
mm
车辆宽度:3 380 mm
车辆高度:3700 mm
供电制式:交流 25 kV,50 Hz
牵引功率:7,200 kW; (第二阶段) 8,760 kW
控制装置:IGBT 水冷 VVVF
制动方式:再生制动,电空复合制动系统
图片作者:Akira ZHONG
编写、整理及英文版翻译:Akira Z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