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5
CRH5型电力动车组是以法国阿尔斯通的Pendolino宽体摆式列车为基础,但取消装设摆式功能,而车体以芬兰铁路的SM3动车组为原型。
动车组采用动力分散式,每列8节编组,共5节动车和3节拖车(5M3T),设计营运速度为250 km/h。列车可透过两组联挂方式增至16节。列车设有一等座车(ZY)、二等座车(ZE)、一等包座/二等座车(ZYE)和带酒吧的二等座车/餐车(ZEC)。其中一等座采用2+2方式布置,二等座为2+3布置。有23列CRH5A(编号为CRH5-001A~012A、CRH5-043A~053A)的一等、二等座椅不可回转。
首组CRH5A(CRH5-001A)列车于2006年12月11日从意大利Savigliano登船运往中国,至2007年1月28日抵达大连港口。第一组由中国生产的CRH5A(CRH5-010A)已于2007年4月出厂。随着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实施,CRH5A动车组于2007年4月18日起,正式运行于京哈线上。由于CRH5型动车组下线时间较晚(2007年3月),整体试运行时间不足,导致一些潜在问题没有能够在试验中发现和解决,而且CRH5是CRH动车组系列中唯一一款对原型车的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取消了摆式系统),调试的难度较高,所以CRH5A型动车组在2007年4月起正式运营初期的故障率相对比CRH1及CRH2高,例如制动系统、空调系统以及列车自动门的故障。而在耐寒性方面,CRH5则比CRH1及CRH2优胜,其承受温度范围可达±40℃,因此大多数被安排于中国东北地区运用。
2007年4月2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签订了以CRH5型为基础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研制合同,开始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研制生产。2008年6月6日,第一列基于CRH5型的检测车出厂,名为“0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编号CIT001,车身为黄色,与新干线使用的“Doctor
Yellow”类似。同年7月1日开始在京津城际铁路试运行。“0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检测范围包括了轨道、轮轨力、接触网、通信和信号系统等。
CRH5适应中国东北地区的低温,因此,CRH5很受哈尔滨铁路局、沈阳铁路局的青睐。根据实际应用中乘客对CRH5座椅舒适度的评价较其它型号CRH动车组逊色不少,且早期产品座椅不能旋转,容易造成背朝列车前进方向的乘客有不适,往后生产的CRH5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改善。
CRH5电力动车组基本数据:
列车编组:5M3T
营运最高速度: 250 km/h
设计最高速度:250 km/h
编组定员:622 / 587
编组长度:211.5 m
车辆长度:
(车头)27 600 mm;
(车厢)25 000
mm
车辆宽度:3 200 mm
车辆高度:4 270 mm
供电制式:交流 25 kV,50 Hz
牵引功率:5 500 kW
控制装置:IGBT水冷VVVF
制动方式:再生制动、电空复合制动系统
图片作者:(图1)闫安;(其它)Akira ZHONG
编写、整理及英文版翻译:Akira ZHONG
|